【天维网5月24日报道】 新一年的政府财政预算案将于明日正式公布。公屋问题向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新西兰公屋资源是如何配置的?公屋署(Housing NZ)又是怎样运作的?新西兰的公屋,真的都让毛利人住了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进行了调查梳理,并前往新西兰公屋署奥克兰办公室,对公屋署资产发展总经理Patrick Dougherty进行了专访。
上个财年政府超额新建了26套公屋
此前,天维网曾公布一份公屋建设计划选址的新闻(回顾新闻请点击),记者也就公屋选址问题向Dougherty进行了核实。
Dougherty告诉天维网记者,上个财年,公屋署目标是在全国修建845套公屋。目前超额完成了该目标,在全国范围内新建871套公屋。而公屋选址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首先需要参考的是国家制定的宏观战略计划。
“我们会根据每个城市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址。拿奥克兰来说,公屋选址需要参考奥克兰统一规划(Unitary Plan)。”
Unitary Plan包括几个重点内容:新建42.2万套住宅;22%的传统地块上的独立住宅将被重新划分为高密度住宅区;撤销1944年前建设住宅的拆迁控制范围,但对历史遗产和特殊区域仍将进行保护;减少或移除对地面停车的要求。
“这个规划会让土地更加有效地被利用,因此我们会参考规划内容来选址。事实上,在这个规划出台前,我们进行高密度修建是非常困难的。有了这个规划后,我们进行选址和建造的机会就多了很多。”他说。
“所以除了参考规划方案,我们还会审查现在社会需要哪些类型的房子,哪些占地大的旧房子是需要拆的。当然,更重要的是,哪些地方最需要公屋,这是我们参考的主要内容。”
公屋谁来建:国有企业涉足福利住房建设
Dougherty告诉记者,对于公屋署来说,建筑成本非常重要。因为建筑成本越低,就能建造更多房子。“最近建筑成本在增加,因此我们正在从建筑设计方面来实现节约成本的第一步。其次才是我们怎么建房,让谁来建房。虽然我们有很多建筑合作商,但是我们首先需要跟他们一起解决的问题是节约成本。”
他表示,公屋署有很多合作建筑商,除了国有建筑公司外,也有私人建筑商。这些建筑商都需要提交公开申请,经过一系列的审核,最后由公屋署选择由哪些建筑商来承建房子。“审核指标有很多,包括这些建筑公司过去的运营情况,财政状况,建造房子的质量情况等等。”
不过,虽然是修建福利住房,但Dougherty也解释道,“建筑商也是在做生意,只有盈利才能保证他们公司存活下去。我们未来会重点关注节约建筑成本,更好的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这样才能多建房。”
20%的公屋毒品检测阳性,导致公屋开支的1/5用来维护保养
根据公屋署2014-2018财年的发展规划文件我们可以发现,作为新西兰的公共福利部门之一,公屋署的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为租金补贴以及住户支付的租金,这两项占比超过总数的90%。
其中租金补贴部分,资金来源其实也是纳税人的钱。举个例子:假如一间公屋的周租金是190纽币,而公屋租客每周花在房租上的预算只有91纽币,那么不足的这89纽币就会由工收局补贴给公屋署。
与收入来源的单一性不同,新西兰公屋署在资金去向(开销)方面则显示出很大的多样性。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大的支出是公屋维护保养,占到总支出的22.6%。如果以普通民宅的年开销来算,最大的支出应该是地税、水电、保险等支出(不算房贷),但为什么公屋署的经费当中有五分之一的钱是花在“修房子”上?是福利房质量不好吗?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2016年有近20%的公屋在毒品检测中呈阳性,这极大地增加了公屋维护的成本。每一套受毒品污染的公屋在清除污染上都要花掉近1.5万纽币的经费并且耗费数月时间,这直接导致了公务维护成本上升。
住公屋最多的不是毛利人,过半住户是欧裔
在不少人印象中,住公屋的大多以毛利裔人口为主。不过主观印象难免出现偏差,为此记者也进行了一些调查核实。
根据公屋署提供的数据,从族裔分布上来看,公屋福利的受益群体最大的实际上是欧裔居民,比例达到53%——其中有9%是欧裔移民,44%是本地的欧裔新西兰人。
而根据新西兰统计局2013年人口普查的族裔比例数据显示,毛利裔人口占比在15%左右,居住公屋人口占比14%,基本与人口比例相当;太平洋岛裔人口占比7%,领取住房福利的人口却占比18%,明显较高。
此外,亚裔人口占新西兰全部人口比例约为12%,但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亚裔居民申请公屋的比例(7%)明显低于人口比例,这与亚洲移民文化中普遍重视自购房产有一定关系。根据公屋署提供给我们的具体数据,目前公屋署在奥克兰一共有27426套公屋,截至4月30日,这些公屋中有712套被华人租客承租,占总数的2.5%。这其中不但包括来自香港地区的华人,也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越南的华人。
华裔公屋租客:其实儿女不想让我住公屋
从比例上看,真正能享受到公屋福利的华人群体少之又少,不过在社区热心人士的帮助下,23日,天维网记者幸运地联系到了一位住公屋的华裔老人。
家住中区Mt Eden Rd附近的71岁老人刘月英是公屋署的老住户之一。刘阿姨是广州人,移民新西兰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据她介绍,她是在十年前左右搬入公屋居住的。
刘阿姨所居住的公屋是一室一厅的小户型,目测面积在30平米左右。这套公屋位置在中区Big King Reserve附近,是典型的单层排屋型福利房。这个公屋小区共有25户居民,绝大多数是一房的小户型。
刘女士的四个儿女都在新西兰,此前一直同自己的小女儿一起住。不过由于小女儿生二胎房子不够住,她便萌生了自己住的想法。
“她两房一厅的房子也不是很大,生第二个之后我就申请了公屋。我的小孩都不希望我出去住,但我还是希望自己搬出来。”
公屋申请往往需要很复杂的审批流程,排队等房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但刘阿姨只等了大概一个多月就分到了房。她认为,这与她平时的信用记录是息息相关的。
“我一直认为,不要什么都靠政府给啊,可以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了。我的小孩也跟我说,所以我以前从没申请过什么福利。”刘阿姨说,“申请的时候他们用电脑一查,发现我什么(福利)都没有拿,就跟我说:你人很好,给你最好的区,最好的屋。”
如今,刘阿姨已经在这里住了十多年时间。在领退休金之前,她每周的房租只要45纽币,领了退休金之后房租每周为96纽币。
刘阿姨的几个子女并非全部在奥克兰,也有住在陶朗加的,但儿女们也会时常来看她。“我现在很满意现在的居住环境,”她说,“我的孩子们也会带我去旅游。以前华人很少的,现在多了起来,就和街坊邻居也常在一起活动。”
记者离开时,刘阿姨到门口相送。她也在门口种了各式蔬菜,刘阿姨说,这些都是平时自己种来吃的。
采写/天维网记者Sophia Leon |摄影摄像/天维网记者Leon Noah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查看所有新闻评论,共有 条评论
© 以上评论内容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仅供参考之用,不代表本站立场。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