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特诺”号项目组主席John Albert是一名纪录片制作人,在获知“文特诺”号的故事后,他对寻找“文特诺”号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之后,他即与“文特诺”号的船东取得了联系,并请来了经验丰富的NZ Underwater Heritage Association前负责人Keith Gordon协助搜寻。
2012年12月,项目组一同出海,利用回音测探技术发现了一艘船的残骸,但当时仍然无法肯定那就是“文特诺”号,直至2013年1月,项目组再次来到遗址,使用遥控潜水器对残骸进行探测,通过录影和分析资料,Keith Gordon确认,这就是1902年沉没的“文特诺”号。据判定,“文特诺”号沉船所处位置是新西兰北岛Hokianga Harbour以西21公里、水下150米处。
今年1月,第一批共3名潜水员潜入残骸位置,并用25分钟对残骸进行了勘察和摄影。4月,第二批2位潜水员再入残骸,再次停留25分钟进行勘察和摄影,并从沉船上带回了几件物品。
“发现‘文特诺’号彰显中国与新西兰的重要关系。从历史角度看,这艘船印证了早期华人移民对新西兰作出的宝贵贡献;从文化角度看,两国人民对逝者表达了同样的尊重。”John Albert说。虽然探寻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暂不能确认华人遗骨是否还在船内,如果资金允许、进展顺利,希望能于明年3月前完成全部工作。如过发现华工遗骨,将征求遗属意见后再确定是否进行打捞。
项目组成员之一、国家党华人议员杨健则表示,在中华文化传统中,“落叶归根”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了推进该项目的进展,他曾两度前往中国,在大使馆的协助下,与北京和广东的有关官员进行沟通协调,而整个探寻打捞过程,也获得了新西兰华人社团的大力支持,“在习近平主席到访新西兰的时间正式发布这一消息是个好时机,这不仅体现了新中关系的悠长历史,体现华人对新西兰的贡献,还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新中关系。” Hokianga部落长老John Klaracich则表示,希望中国领导人下次来访新西兰时可以到当地参观,“能够亲眼看看华人矿工们在陆地和海洋的归宿,向这些早期华人移民致以敬意,因为这些华人不仅帮助建设了新西兰,还把丰富而古老的文化带到了这片土地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1. 未经《新西兰天维网》书面许可,对于《新西兰天维网》拥有版权、编译和/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新西兰天维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在《新西兰天维网》上转载的新闻,版权归新闻原信源所有,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新闻评论须知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您的留言只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站立场
· 天维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您在天维网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维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天维网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查看所有新闻评论,共有 条评论
© 以上评论内容属于网友个人行为,仅供参考之用,不代表本站立场。
投票